Volume 174, Issue 5 pp. e79-e81
Plain Language Summaries
Free Access

Plain language summaries in Simplified Chinese

First published: 21 May 2016

脂肪水肿患者接受抽脂的长期益处: 平均4˜8年的随访研究

A. Baumgartner, M. Hueppe and W. Schmeller

This summary relates to DOI 10.1111/bjd.14289.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74, 1061–1067, May 2016

脂肪水肿是因不规律的脂肪堆积导致的四肢水肿病变。最常见于女性, 并通常发生在小腿部位。一种治疗方案是通过手术的形式, 利用抽脂术吸除脂肪组织。该治疗方案在短期研究中证明有效, 但尚无论述抽脂后症状改善是否维持更久的研究。2010年,112名因脂肪水肿而接受抽脂的女性患者(之前平均各有四年的病史)完成了一份检查是否出现7项特定的脂肪水肿症状的调查问卷:水肿(因脂液堆积造成的水肿)、自发性疼痛、抗压能力差、瘀伤、活动不自如、美容损伤(面容)以及生活品质下降。此外, 对总分值(称为“整体性损伤”,即所有7项症状的平均值)也进行了评估。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其中的85名患者于四年后——2014年再次完成了同样的调查问卷。总体而言,平均四年后(在2010年)取得的症状改善在平均八年后(在2014年)依旧保持。但是,2010˜2014年间, 除“自发性疼痛”之外, 整体性损伤量表中的其他各项均稍有增长。但是, 得分仍远低于既往治疗。作者据此断定, 基于现有数据, 抽脂术似乎是迄今为止治疗脂肪水肿最为有效和持久的方案。尽管所有患者在抽脂后症状明显改善, 但仅三分之一的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

住所调整后的环境中波紫外线辐射以及其他决定因素对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浓度的影响

D. Kelly, E. Theodoratou, S.M. Farrington, R. Fraser, H. Campbell, M.G. Dunlop and L. Zgaga

This summary relates to DOI 10.1111/bjd.14296.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74, 1068–1078, May 2016

皮肤吸收的太阳中波紫外线(UVB)辐射有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并且UVB辐射是大多数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着眼于维生素D和健康问题之间关联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血液测试(或者对同一人进行多次血液测试)来直接测量维生素D含量, 这种方法往往存在问题。因此, 有必要探索其他能够准确计算人体维生素D含量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免费获取的计量数据是否可比以往更准确地预测人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 所得数据随后用于帮助其他研究。作者使用从对流层排放监测互联网服务(TEMIS)在线获取的数据, 能够估算一年内每天的太阳UVB辐射量平均值, 以及苏格兰各区域的太阳UVB辐射量平均值。随后, 将该平均值与测量1964名健康志愿者(白种人)体内维生素D含量的血液样本交叉对照。进行分析时考量了可能影响维生素D含量的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补品。结果显示, 所测的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与住所UVB的辐射量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高于所检测的任何其他要素。这表明, 该方法可用于估算人群的维生素D含量状况。作者还发现, 尽管苏格兰是一个相对较小、纬度变化不大的北部国家, 但苏格兰不同地区的UVB辐射量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当地条件可能显著影响UVB含量并继而影响维生素D的生成。作者据此断定, 测量当地的UVB辐射量, 可有助预测人群的维生素D含量状况。

大疱性类天疱疮180非胶原区16a的唾液IgA和IgG抗体是粘膜类天疱疮中的特异性蛋白标识物

S. Ali, C. Kelly, S.J. Challacombe, A.N.A. Donaldson, J.K.G. Dart, M. Gleeson, J.F. Setterfield and the MMP研究小组2009–14合著

This summary relates to DOI 10.1111/bjd.14351.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74, 1022–1029, May 2016

咀嚼肌疼痛(MMP)是一种罕见的起泡症状, 最常影响口腔内壁和牙龈。有分泌物的其他人体部位的表面(称为黏膜)也可能受到影响, 其中包括眼睑、鼻腔、喉部和生殖系统。MMP的病因尚不清楚, 但MMP被认为是一种涉及IgG和IgA抗体(天然物质, 在帮助人体抵御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这两种抗体与口部表层的另一种物质“BP180-NC16a”相互反应, 致使口部起泡。诊断MMP的一种方法是测试血液中这些抗体的水平。在英国的这项研究中, 研究人员检测唾液中是否含有抗体, 并将相关的抗体水平与血液测试结果相比照, 旨在探索在MMP诊断中用唾液代替血液的方法是否可行。64名MMP患者提供了血液样本和唾液样本。42%的患者血液样本中含有IgG抗体,28%含有IgA抗体,52%含有IgG和IgA抗体。17%的患者唾液样本中含有IgG抗体,36%含有IgA抗体,45%含有IgG和IgA抗体。由于在唾液中可以检测出BP180-NC16a抗体, 作者认为此项研究表明, 在MMP诊断中用唾液代替血液的方法可行。此外, 首次在MMP患者中发现了只在唾液中(而不是在血液中)产生的IgA抗体(针对BP180-NC16a)。这可以帮助提供有关该病症的更深入的见解。

精神障碍在自限性皮肤狼疮患者中的高发率: 病例对照研究

I. Jalenques, F. Rondepierre, C. Massoubre, E. Haffen, J.P. Grand, B. Labeille, J.L. Perrot, F. Aubin, F. Skowron, A. Mulliez, M. D'Incan and The Lupus Group

This summary relates to DOI 10.1111/bjd.14392.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74, 1051–1060, May 2016

“红斑狼疮”指一系列相关病变。在某些形态下, 相关症状可能只影响皮肤, 这类病征统称为自限性皮肤狼疮(SRL)。在法国的这项研究中, 一名受过培训的精神病学专家对75名SRL患者以及150名非SRL人群(对照组)进行了鉴定, 旨在探索精神障碍在SRL患者中的发病情况是否比非SRL人群更为普遍。共49%的SRL患者被鉴定为患有精神障碍(称为“目前”发病情况),而对照组数据仅为13%。73%的SRL患者在生活中至少体验过一次精神障碍(称为“终身”发病情况),而对照组数据仅为43%。与对照组相比, 以下障碍在SRL患者中更为普遍:重性抑郁障碍(“目前”发病情况为9%比0%,“终身”发病情况为44%比26%)、广泛性焦虑障碍(“目前”发病情况为23%比3%,“终身”发病情况为35%比19%)、惊恐性障碍(“目前”发病情况为7%比0%,“终身”发病情况为21%比3%)、现阶段自杀风险(24%比7%)以及酒依赖(7%比0%)。对照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或酒依赖的家族史(对照个人病史),患者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异。这表明, 在SRL患者中发现的精神障碍与该疾病有关, 而非家族性精神障碍。此外,SRL患者患其他非精神健康疾病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尽管精神障碍在SRL患者中高发, 但大多数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保健或治疗。在患重性抑郁障碍的SRL患者中, 使用抗抑制剂的患者不到一半, 并且所有人都未咨询过心理健康保健专家。作者建议, 临床医生应该了解这些精神障碍在SRL患者中的高发率, 并且应积极推荐此类患者接受精神鉴定。

在随机安慰剂对照IIa研究阶段, 使用选择性JAK1抑制剂GSK2586184治疗银屑病的调查

V.J. Ludbrook, K.J. Hicks, K.E. Hanrott, J.S. Patel, M.H. Binks, M.R. Wyres, J. Watson, P. Wilson, M. Simeoni, L.A. Schifano, K. Reich and C.E.M. Griffiths

This summary relates to DOI 10.1111/bjd.14399.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74, 985–995, May 2016

斑块状银屑病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斑块的皮肤病症, 表现为粉色或红色区域出现银白色斑块。JAK激酶(简称“JAK”)是人体内参与病变的一组酵素。研究人员正努力探索抑制JAK的药物, 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GSK2586184是一种抑制某类JAK(称为“JAK1”)的口服药, 当前正在测试阶段, 旨在探索该药物是否可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在这项研究中, 来自英国、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使用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系统, 衡量GSK2586184给药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患者银屑病的改善情况。PASI用于记录患者银屑病的发红程度、厚度和范围, 并用于衡量疗效(PASI分值降低, 即表示症状减轻)。如果患者的PASI得分为75分, 表示PASI分值比最初时下降了75%或以上。60名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每日接受两次GSK2586184给药(100 mg、200 mg或400 mg),或者使用安慰剂。12周后, 安慰剂组中PASI 75反应率为0%,GSK2586184组的数据则分别为13%(剂量为100 mg)、25%(剂量为200 mg)以及57%(剂量为400 mg),而且仅在4周后症状已见改善。使用GSK2586184(所有剂量)和安慰剂后出现的有害不良反应程度类似。作者据此断定, 该研究表明GSK2586184在12周的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表皮细胞增殖之荧光激发成像

E. Gutierrez-Herrera, A.E. Ortiz, A. Doukas and W. Franco

This summary relates to DOI 10.1111/bjd.14400.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74, 1086–1091, May 2016

目前有许多的成像设备, 让医生可以肉眼更近距离地观察皮肤。这些设备分为数种类型, 有些只使用放大和光照, 有些则更复杂并且需要使用染剂高亮突出肿瘤。这些技术都可以帮助诊断皮肤病, 但各有弊端, 如费用高昂、复杂或耗时。荧光光谱技术利用一束光激发分子自身发光, 并且通过测量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患皮肤病。在美国的这项研究中, 使用新型紫外线(UV)荧光激发成像系统, 拍摄了12名患者的皮损部位以及靠近皮损部位的正常皮肤。皮损成像包括银屑病、非黑瘤皮肤癌、痤疮、湿疹和光化性角化病。此外, 通过此项技术从其他患者身上采集了11个非黑瘤皮肤癌成像样本。这项新系统可以检测皮肤细胞“增殖”异常的皮肤部位, 此类异常可能是某类皮肤病变的表征。细胞增殖的皮肤部位发出更多的光, 反之, 未出现细胞增殖的部位则发出更少的光。作者发现, 这种简单的一键拍摄设备可能有助于指导各类皮肤病的治疗, 并且克服了现售成像设备的诸多缺点。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hosted at iucr.org is unavailable due to technical difficulties.